您好,欢迎您来天津之声!
天津之声

历史上确实有人“草船借箭” 但不是诸葛亮

来源:阅读:12019-09-30 16:50:20
分享:

诸葛亮能掐会算,聪明绝伦,“空城计”、“草船借箭”等故事广为流传,在老百姓的心目中,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
罗贯中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讲了许多精彩的故事,然而这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畴,就比如说,历史上并没有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的事。

但是,“草船借箭”的故事也不是空穴来风,历史上确实有类似的故事发生过,不过,故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不一样,故事的主人公也不是诸葛亮。

历史上确实有人“草船借箭” 但不是诸葛亮

南宋裴松之的《三国·吴书·吴主传》上记载过一则“以船借箭”的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是孙权。这个故事应该就是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最初的雏形。

故事发生在公元213年,比赤壁之战晚了5年,曹操亲率40万大军南下,与孙权以水军为主的7万人马在皖南一个叫濡须的地方打上了。

孙权的兵力明显不如曹操多,即便如此,由于曹操大军大多数不擅长水战,所以在水系发达的南方,孙权初战就大胜曹操。

曹军战败后即在对岸安营扎寨,一时间也不敢再有行动,但是战争态势依旧。

有一天,江面上雾气缭绕,孙权趁着浓雾上了船,他要亲自去曹军阵前探察军情。为了摸清曹军的虚实,孙权让同行几条船上的水军又是敲锣,又是击鼓,还高奏南方小曲,孙权想以此招惹曹军,把他们调动起来,以便摸清曹军家底。

曹操站在一条类似于现在“旗舰”的大船的最高处,一眼望去,只见水面弥漫着大雾,根本看不清到底来了多少敌方船只,谨慎的曹操不敢贸然出战,索性下令:“放箭!”

顿时,万箭齐发,气势如虹,射向水面锣鼓喧天之处。

历史上确实有人“草船借箭” 但不是诸葛亮

不一会,吴军船只的一侧中箭过多,船身开始发生倾斜,孙权赶紧指挥船只掉个头,用另一侧去抵挡曹军射来的箭。

直到等到另一侧也射满了箭枝,船体恢复平顺,孙权说了一句“多谢曹丞相送给我的箭!”,吩咐手下人开船返回。

等孙权乘坐的船浑身扎满了箭,跟刺猬似的慢悠悠地离去,曹操才回过神来,原来东吴大军没来,刚才那一幕不过是孙权前来刺探军情而已。

关于“草船借箭”的故事,民间还流传一个“说书版本。从宋代开始,说书这门艺术在民间兴起,说书艺人的话本内容自然也少不了三国。

历史上确实有人“草船借箭” 但不是诸葛亮

在当时的话本当中看,《三国志平话》是最有名气的一本。这个话本里也提到了“以船借箭”的故事。

可这次的主角已经不是孙权,而是他的麾下大将周瑜,故事的发生地也从皖南改为了赤壁。故事内容则与前面那个版本的基本一样,

由此可见,到了宋元时期,“草船借箭”的故事已经在历史真实之基础上有了艺术加工。话本作者“安排”周瑜“以船借箭”,也多少反映了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对周瑜的认可。

历史上确实有人“草船借箭” 但不是诸葛亮

影响力最大、最持久的当然要数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了,字里行间有明显的“尊刘”倾向,在小说里,罗贯中把蜀汉宰相诸葛亮塑造为“智慧的化身”。因此将“以船借箭”的主角从周瑜换成了诸葛亮,还在船上增加了若干“草人”。

为突出诸葛亮的人物形象,也增加小说的可读性,罗贯中为展开“草船借箭”这个故事做了大量的铺垫,在罗贯中笔下,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,三番两次为难诸葛亮,甚至设计出“10天内造10万支箭”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就是想找借口除掉诸葛亮。

诸葛孔明先生神机妙算,算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,诸葛亮直接把10天砍去7天,如期借来了10万支箭,完胜周瑜。

历史上确实有人“草船借箭” 但不是诸葛亮

从孙权“以船借箭”的历史,到《三国志平话》中的周瑜借箭,再到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的“草船借箭”,一则历史故事在民间不断演变中逐渐趋于完整。

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中收录了大量这样普通的历史事件,经过移花接木等修饰,让小说情节更加生动,人物更加丰满,从而使得《三国演义》成为广受读者喜爱、经久不衰的经典故事。


推荐阅读:叶紫

免责声明: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
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
Copyright © 2012-2019 http://www.tjzssw.cn, All rights reserved.